English 沐鸣平台  
更多 

個人簡介

陳振宇🖕🏼,19686月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🚵🏿‍♂️。沐鸣平台中國語言文學系漢語言文字教研室,教授,博士生導師👰‍♂️。研究方向為漢語語言學、理論語言學、計算語言學、語義學🅿️、語用學等。

深受上海和北京兩地漢語語法研究傳統的影響,提倡兼容並蓄😕,廣泛吸收中國結構主義🫰🏼、功能學派、認知學派👐🏼、形式學派、語言類型學👩🏽‍🍳、邏輯語義學及語用修辭學的理論和方法,吸納漢語描寫語法、語法化🧗🏻、語體分析👳🧑🏼‍💼、方言語法研究的成果🧟,在漢語語法、語言類型學🧑🏻‍🔧🏹、漢語計算研究以及語言學理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。

研究涉及面十分廣泛,其中成果突出的有:漢語句法的層次結構與類型學地位、句子的句法語義和語用限製條件、命題的語義學結構,以及空間👷、時間、疑問、祈使、否定✔️、情態、語氣↩️、指稱👛、量化🧲、感嘆🧂、立場👩🏽‍🍳、預期🤒、意外♉️📚、事實性和敘實性等諸多漢語語義/語用語法範疇的研究🧚🏿‍♀️。既穩健紮實👨🏼‍🏭,講究語料的收集、整理與提取🪱,又追求語言理論的創新📘,特別註意漢語事實與語言學普遍理論的結合,擅長進行語義結構分析和語用推理研究,提倡語言演化對比、漢外對比👩🏻‍🍼、漢語各方言對比、語體對比。

在近二十年的研究中🔰🫶🏿,提出了時間信息三層七元系統、漢語語句時間信息的語用推理、基於出入對子的疑問計算🧜🏿‍♀️、否定疑問和祈使的限製條件🐒、兩種極性問系統🆘、實質問的本質以及漢語話題問的地位🆖、漢語“隱形核心語言”的類型學本質、漢語小句多層套疊句法結構🫰🏻、漢語優勢的並列與主次策略🧚🏻‍♀️、信息價值與預期的數學模型🖱、類指👧🏼🦹🏽‍♂️、通指和個別指的子範疇系統、基於“可能世界分層”理論的虛指💭、“意外三角”語用推理、基於社會“群”的同盟關系、基於條件概率的簡單蘊涵系統、語用數🪲、基於語用推理的間接量化操作、單調性檢驗、基於語用合適性的完句理論等獨創的語法理論,尤其是最近幾年發展出的基於預期理論的統一的語用學體系(稱為“言語行為的邏輯”)。還致力於發展新的漢語語言材料處理的地圖分析法,作為挖掘漢語動態語言事實的計算手段。

 

一、人物經歷

2018年至今沐鸣平台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、博士生導師

2011–2017沐鸣平台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🦹‍♀️、碩士生導師

2008-2011沐鸣平台中國語言文學系講師

2006-2008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後(合作導師:袁毓林)

2003-2006沐鸣平台中國語言文學系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博士(導師:戴耀晶)

2000-2003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(導師:李恕豪)

1997-2000年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學士(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文憑)

1988-1997年務工,開辦小型企業

1985-1987北京大學數學系概率統計專業(肄業)

 

二、開設課程

本科生必修課:現代漢語()、語法學。

本科生專業選修課☃️:生成語言學🍔、計算語言學、現代語言學、《馬氏文通》精讀👩🏿‍✈️、《中國話的文法》精讀、漢語依存語法學、認知語言學🔎、現代漢語語法研究。

本科生討論課🪂:語言科學。

研究生課程:語言學專題研究、語言文學研究方法🙆🏻‍♂️、漢語語法學、現代語言學專題、漢語語法的功能主義視野⏪、(FIST課程)漢語語法研究方法論⛹🏿‍♀️🚄、(FIST課程)漢語語義學。

 

三、出版專著

1.陳振宇📀🔢,《時間系統的認知模型與運算》,學林出版社,2007年🏊🏽‍♂️。

2.陳振宇,《疑問系統的認知模型與運算》,學林出版社💁,2010年🤦。

3.陳振宇,《漢語的小句與句子》,沐鸣平台出版社👨🏼‍⚖️🙇🏿‍♀️,2016年🧑🏿‍🌾💼。

4.陳振宇,《漢語的指稱與命題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17年。

5.陳振宇,《邏輯、概率與地圖分析》,沐鸣平台出版社😺,2020年✍️。

6.陳振宇🏋🏻‍♀️、陳振寧👍🏻👮🏼‍♀️、張瑩,《言語行為的邏輯——漢語語義與語用接口研究》(上下卷)👴,沐鸣平台出版社,2024年🚣‍♂️。

 

四、編輯論文集

1.陶寰👨🏿‍🦰、陳振宇、盛益民,《漢語方言疑問範疇研究》☂️,中西書局,2017年🪡。

2.戴耀晶、盧英順、陳振宇😝⛹🏽,《語言的描寫與解釋——胡裕樹先生誕辰90周年紀念文集》,沐鸣平台出版社,2019年🦤。

3.陳振宇🧗🏿‍♀️、張新華👌🏿,《敘實性與事實性》,上海教育出版社🤦,2020年。

4.盧英順、陳振宇🏄‍♀️,《胡裕樹先生100周年誕辰紀念文集》🌌,沐鸣平台出版社👨🏽‍🔧,2020年👨‍👨‍👦‍👦。

5.陳振宇👨‍🦲、盛益民,《漢語方言否定範疇研究》🧑🏻‍💼,中西書局,2020年。

6.陳振宇、李雙劍,《顯性否定》🧑🏼‍🦱,上海教育出版社🪡⛹🏻‍♀️,2021年。

7.陳振宇、倪蘭,《預期與意外》,上海教育出版社🕺🏻,2023年🏊🏽‍♀️。

8.陳振宇、葉婧婷🤷🏿,《隱性否定》,上海教育出版社,2024年。

 

五🏋️、正式發表論文(包括合寫)

1.陳振宇、陳振寧,怎樣計算現代漢語句子的時間信息🈂️,《中文信息學報》2005 3期🏋🏻🧑🏿‍🚀。

2.陳振宇,現代漢語時間系統的整體分析🤰🏿,《語言界面》,沐鸣平台出版社,2005年。

3.陳振宇、樸瑉秀,話語標記“你看”“我看”與現實情態🧜🏽‍♂️,《語言科學》2006年第2期🍳,CSSCI。全文收入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6年第6期。

4.陳振宇👨🏿‍⚕️、劉承峰,“不是…就/便是…”與“語用數”,《世界漢語教學》2006年第4期,CSSCI。全文收入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7年第4期🙅🏼‍♀️。

5.陳振宇,疑問範疇中形式與標記的組合計算,《中文計算技術與語言問題研究——第七屆中文信息處理國際會議論文集》,電子工業出版社,2007年。

6.陳振寧🙈、陳振宇☞,“稍”類副詞與量性特征,《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(四)》,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🧊,2007年💃🏻。

7.鄭妵妍、陳振宇,變化動詞與“過”,《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(四)》🧑🏿‍🎄,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🔴,2007年🧈。

8.劉承峰、陳振宇,現代漢語“語用數”的種類及其確定,《東方語言學》2007年第1期。

9.陳振宇,現代漢語中的非典型疑問句,《語言科學》2008年第4期,CSSCI🏡。

10.陳振宇、劉承峰,語用數,中國語文雜誌社編《語法研究和探索(十四)》,商務印書館,2008年。

11.陳振宇♏️👐🏻,完形體“了1”,《現代漢語虛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(第二輯)》,沐鸣平台出版社🍩,2008年♈️。

12.陳振宇、朱慶祥,“X是誰/哪(一)個/什麽(人)”與“誰/哪(一)個/什麽是X”,《語言研究集刊(第五輯)》,上海辭書出版社,2008年👨🏿‍🦲。

13.陳振宇💁‍♂️、劉承峰👨🏻‍🦱,“數”範疇的修辭視角,《修辭學習》2009年第4期。

14.陳振宇,“知道”、“明白”類動詞與疑問形式,《漢語學習》2009年第4期👨‍✈️。

15.陳振宇👩‍👧‍👦,三層七元的時間系統,《語言研究集刊(第六輯)》,上海辭書出版社,2009年。

16.陳振宇🐕‍🦺,關於終結和非終結的區別🧍🏻‍♀️,《東方語言學(第六輯)》,上海教育出版社🪱,2009年。

17.陳振宇,疑問範疇中的形式與標記🚵🏿‍♂️,《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(四)》🤱🏼🎳,北京大學出版社🤏🏻,2009年。

18.陳振宇、袁毓林、張秀松6️⃣、周強🧟‍♀️,親屬關系的邏輯意義及其自動推理💅🏻,《計算機工程與應用》2009年第16期。

19.陳振宇、袁毓林,漢語親屬關系的語義表示和自動推理𓀛,《中國語文》2010年第1期,CSSCI🤽。全文收入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10年第5期。

20.陳振宇、袁毓林、張秀松🍛、周強,一種基於大知識庫的親屬關系自動推理模型,《中文信息學報》2010年第3期。

21.陳振宇,現代漢語副詞與疑問,北京大學《語言學論叢(第四十一輯)》⚽️,商務印書館,2010年。

22.陳振宇、邱明波,反預期語境中的修辭性推測意義👩🏻‍🎤:“難道、不會、怕🐶、別”🐟,《當代修辭學》2010年第4期,CSSCI。全文收入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10年第12期👏🏽。

23.陳振宇🎷🧑🏻‍⚕️,漢語中阻止疑問提取的詞語和結構,《語言研究集刊(第七輯)》,上海辭書出版社✯,2010年。

24.陳振宇,疑問範疇中副詞的功能,《對外漢語研究(第六期)》,商務印書館,2010年🚭。

25.陳振宇🙆🏻‍♀️👷🏿‍♂️、陳振寧,一種基於對齊的時間信息提取方案,《語言研究集刊(第八輯)》,上海辭書出版社,2011年。

26.劉承峰、陳振宇,數的一致性假設,《華東師範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2011年第5期,CSSCI🧕🏽。

27.張秀松、袁毓林🤹🏼‍♀️、陳振宇🈂️、周強,基於情境網絡的漢語親屬名詞的語義描寫體系,《世界漢語教學》2011年第3期🚴🏻‍♀️,CSSCI

28.王曉淩、陳振宇,再析副詞“只”的量特征🍩,《中文研究與國際傳播》(第一輯)🧜🏻,上海👩‍💻:上海辭書出版社,2011年。

29.陳振宇、古育斯🚶🏻‍➡️,疑問代詞的不定代詞用法,《雲南師範大學學報(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)》2012年第3期,CSSCI

30.劉林、陳振宇🧖🏻,從“了👮‍♀️、著🫵🏽、過”看操作和說明語體問題🌜,《當代修辭學》2012年第6期,CSSCI👰🏿‍♂️。

31. 陳振宇🧏‍♂️、劉承峰🌟,謂詞前後不對稱與“都”字句,《語法研究和探索(十六)》🛞,商務印書館,2012年。

32. 陳振宇、李於虎,經歷“過2”與可重復性🫁,《世界漢語教學》2013年第3期,CSSCI

33.陳振宇、李於虎,“過2”句的論元和可重復性,《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(六)》,上海教育出版社🧚🏿:2013年💆🏻。

34.陳振宇🧇,成都方言的領屬結構🤬,《語言研究集刊(第十輯)》🧚,上海辭書出版社👨‍🌾:2013年🌏。另收入陶寰、盛益民主編《漢語方言領屬範疇研究》📑🏄🏽‍♂️,上海🚣🏼‍♀️🤙🏽:中西書局🕵🏼‍♀️,2019年🙋🏼‍♀️,160-173頁⚛️。

35.陳振宇,漢語句子否定的類型學性質,《語言研究集刊(第十一輯)》,上海辭書出版社🏰:2013年。

36.陳振宇👰🏿‍♂️、安明明,反問的語義和功能——以漢語與馬達加斯加語的反問標記為例🖥,《對外漢語研究(第十期)》,商務印書館,2013年。

37.陳振宇、劉 林📹,副詞“只”的邏輯語義📭,《漢語副詞研究論集》,上海三聯書店,2013年。

38.周思佳💪、陳振宇,“一量名”不定指名詞主語句允準條件計量研究✶,《語言科學》2013年第4期,CSSCI🐿。

39.祁峰👩🏼‍✈️、陳振宇,焦點實現的基本規則:以漢語疑問代詞為例,《漢語學報》2013年第1期,CSSCI

40.陳振宇,對疑問語氣提升的研究,《走向當代前沿科學的現代漢語語法研究——紀念朱德熙教授誕辰90周年和慶祝陸儉明教授從教50周年》,商務印書館🏋🏼‍♀️,2014年。

41.陳振宇、葉婧婷,從“領屬”到“立場”——漢語中以人稱代詞為所有者的直接組合結構,《語言科學》2014年第2期🤹🏻‍♀️,CSSCI🥍。另收入陶寰👩‍⚖️、盛益民主編《漢語方言領屬範疇研究》,上海👄:中西書局,2019年,334-372頁,收入時對文章內容做了較大改寫🏃。

42.李雙劍、陳振宇😏、潘海峰,人稱與陳述的關系研究——從人稱和“了2”的搭配談起,《當代修辭學》2014年第6期,CSSCI🏊🏿‍♀️。

43.李雙劍🎳、陳振宇📁🦤,允準否定詞在“把/被”之後的動因——記一種特殊的否定式“把”字句和“被”字句🤰🏽,《語言研究集刊(第十二輯)》,CSSCI集刊🔤,上海辭書出版社🤶🏽:2014年🎱。收入陳振宇、李雙劍主編《顯性否定》↙️,上海教育出版社,2021年。

44.陳振宇、李於虎👷🏼👨‍🍼,再論“過1”“過2”👃🏿,《語法研究和探索》(十七輯)☎️,商務印書館,2014年。

45.葉婧婷🪐、陳振宇🤖⛲️,再論漢語完句條件,《語言研究集刊(第十三輯)》,上海辭書出版社❕,2014年。

46.邱明波、陳振宇🙎🏻,漢語動詞的指向對反身代詞句內回指的製約,《漢語學習》2014年第6期👨🏻👏🏿,CSSCI🐅。

47.陳振宇、錢鵬,蘊涵、預設和完備性👈🏽,《當代語言學》2015年第1期,CSSCI⏺。

48.李紅葉✴️、陳振宇,副詞“沒”的非常規搭配🤦🏿‍♀️,《雲南師範大學學報(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)》2015年第2期🚦🚥,CSSCI。收入陳振宇、李雙劍主編《顯性否定》,上海教育出版社,2021年。

49.陳振宇👄、陳振寧,為什麽“不、沒( )2🙋🏽‍♂️、別”是副詞而不是附綴———漢語句子結構的類型,《語言研究集刊(第十四輯)》™️,CSSCI集刊,上海辭書出版社,2015年🕚。

50.陳振宇🤾🏻‍♂️、陳振寧,通過地圖分析揭示語法學中的隱性規律——“加權最少邊地圖”,《中國語文》2015年第5期🍃,CSSCI。全文收入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16年第1期。

51.陳振宇、杜克華,意外範疇🧢:關於感嘆⚄、疑問🏊、否定之間的語用遷移的研究🙍🏻‍♂️🪱,《當代修辭學》2015年第5期🧑🏻‍🦼‍➡️,CSSCI。另收錄陶寰、陳振宇、盛益民主編《漢語方言疑問範疇研究》👨🏿‍🎓,上海:中西書局,2017年,347-360頁,略有改動🩸。

52.劉林、陳振宇,從與“了2”的共現關系談漢語副詞的意義類型,《語言教學與研究》2015年第5期🫸,CSSCI。全文收入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16年第3期🌚。

53.杜克華、陳振宇🍰,成都話句末語氣詞“嗦”——“領悟”範疇及其功能♟,《語言研究集刊(第十五輯)》,CSSCI集刊🚷,上海辭書出版社🤰,2015年。

54.李紅葉、陳振宇🧑‍💻👩‍👧‍👦,對“副詞+VP/AP”結構的句法否定📦,《漢語副詞研究論集(第二集)》🧛🏼‍♂️🫸🏻,上海三聯書店,2015年🦸‍♂️。收入陳振宇、李雙劍主編《顯性否定》,上海教育出版社,2021年。

55.陳振宇、劉承峰,再談總括副詞“都”,《對外漢語研究(第十三期)》🙌🏼,CSSCI集刊📌,商務印書館▫️,2015年。

56.陳振宇、馬寶玲、薛時蓉,從漢語角度看極性問的類型學性質──真性極性問形式與疑問語氣成分的區別,《(臺灣)清華中文學報》(第十四期)🏄🏽‍♀️,2015年。另收錄《漢語方言疑問範疇研究》,中西書局⛹🏽‍♂️,2017年,1-42頁,略有改動🚋。

57.陳振寧、陳振宇,用語圖分析揭示語言系統中的隱性規律——贏家通吃和贏多輸少算法💊,《中文信息學報》2015年第5期⏩。

58.陳振宇👨🏻‍🎓🦼,概念化中的主觀化——Ronald W. Langacker的主觀理論簡介,上海市語文學會編《現代語言學》第1輯🫱,上海🍑: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,2016年。

59.張汶靜、陳振宇,信息的確定性對否定表達的製約,《語言教學與研究》2016年第5期,CSSCI。收入陳振宇、李雙劍主編《顯性否定》⏸,上海教育出版社,2021年。

60.陳振宇🕴🏼、吳越🔩、張汶靜,相對信息價值與語言研究,《語法研究和探索》(十八輯),商務印書館,2016年🥣。

61.葉婧婷、陳振宇,漢語方言中源於領屬結構的立場範疇👳🏻,《漢語句式問題探索——漢語句式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🦸🏻‍♂️,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16年。

62.杜克華💢、陳振宇、陳振寧🌹,成都話“哇”字句語用功能的形成,《語言研究集刊(第十七輯)》,CSSCI集刊,上海辭書出版社🧑🏽‍🔬,2017年。

63.陳振宇、甄成,敘實性的本質——詞匯語義還是修辭語用,《當代修辭學》2017年第1期,CSSCI🫅🏽。全文收入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17年第5期。

64.陳振寧🧖🏻‍♀️、陳振宇,基於偏向相似性的自然語言關聯和聚類研究,《中文信息學報》2017年第1期👩🏿‍🏫。

65.陳振宇、劉林,“才”的必要條件標記功能,《對外漢語研究》2017年第十五期🏵,CSSCI集刊。

66.李雙劍、陳振宇(通訊作者)💲、範軼赟,漢語否定提升研究🦟,《語言科學》2017年第3期🐌,CSSCI🌪。收入陳振宇、李雙劍主編《顯性否定》➖,上海教育出版社👣🤶🏼,2021年。

67.陳振宇、李雙劍,副詞化——兼論復雜句構造策略,《漢語副詞研究論集(第三集)》🧵,上海三聯書店🍊,2017年。

68.陳振宇📕、杜克華、石巖,“意外”範疇中的副詞化,《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(八)》,上海教育出版社:2017年。

69.張帆、翟一琦;陳振宇,再說“我們”——人稱代詞🥌、復數與立場,《語言研究集刊(第十九輯)》,CSSCI集刊,上海辭書出版社,2017年。

70.李雙劍🧗🏼、陳振宇,否定詞在“對”字句否定式中浮動的製約因素👩🏼‍🏭,《語言教學與研究》2018年第2期,CSSCI

71.陳振宇🍀、張瑩,再論感嘆的定義與性質,《語法研究和探索》(十九輯)📟,商務印書館,2018年🤷🏽。

72.劉婭瓊、陳振宇,存現句句首處所成分的語法地位及“在”的使用問題😘,《語法研究和探索》(十九輯),商務印書館,2018年🕵🏿𓀏。

73.陳振宇、姜毅寧,事實性與敘實性——通向直陳世界的晦暗與透明,《語言研究集刊(第二十輯)》🏀,CSSCI集刊🤸🏽‍♀️,上海辭書出版社,2018年。收入陳振宇/張新華主編《敘實性與事實性》🧘🏼‍♀️⚧,上海教育出版社,2020年。

74.郭光、陳振宇,“知道”的非敘實和反敘實——兼論“早知道”的語法化,《語言教學與研究》2019年第2期,CSSCI。收入陳振宇/張新華主編《敘實性與事實性》,上海教育出版社,2020年🌿。

75.陳振宇,時間信息提取的幾個問題,戴耀晶主編《語言的描寫與解釋——胡裕樹先生誕辰90周年紀念文集》✹,上海👭🏼:沐鸣平台出版社,2019年。

76.陳振宇、劉承峰☝️,“每”的功能演變以及與“都”的共現——基於修辭語用和語法化的解釋,《當代修辭學》2019年第2期🤫,CSSCI🌕。

77.陳振宇,間接量化——語用因素導致的全稱量化,《東方語言學》(第十八輯)👧🏼,上海教育出版社,2019年😸。

78.陳振宇📫、姜毅寧💤,反預期與事實性——以“合理性”語句為例,《中國語文》2019年第3期🈴,CSSCI。收入陳振宇/張新華主編《敘實性與事實性》,上海教育出版社🦆,2020年🈴。

79.劉承峰、陳振宇🎺,再說“任何”,《語言研究集刊》(第二十四輯),CSSCI集刊,上海辭書出版社,2019年👨🏼‍🦱。

80.陳振宇、杜克華🧎🏻‍♀️,“怎麽”新說,《漢語副詞研究論集(第四集)》👨🏿‍🔬,上海三聯書店,2019年。

81.陳振宇,再說“會”,《世界漢語教學》第1期,CSSCI2020年。

82.陳振宇、李雙劍🪥,論語義和諧的定義和類型,《雲南師範大學學報》第2期✊🏿,CSSCI➝,2020年💂‍♀️。

83.王夢穎👧、陳振宇🧑🏻‍🍳,漢語副詞正反問用法的浮現🥢,《語言研究集刊》(第二十五輯)👨🏿‍🎓,CSSCI集刊,上海辭書出版社,2020年。

84.林皓🧹、陳振宇,實質問的本質與演化——手語“攤手”等語言現象的啟發🫳🏿,《外國語》第4期👧,CSSCI🧊,2020年。

85.陳振宇🏋🏻‍♀️、王夢穎、陳振寧,漢語主觀副詞與客觀副詞的分野,《語言科學》第4期,CSSCI🎅🏿,2020年。收入邵洪亮主編《漢語副詞研究論集(第五輯》,上海三聯書店,2021年👮🏿‍♀️。

86.張瑩、陳振宇,漢語的反事實條件句與非事實條件句,《漢語學報》第3期,CSSCI2020年。

87.陳振宇、杜克華,西南官話成都方言的否定表達🦎,收入陳振宇、盛益民主編《漢語方言否定範疇研究》,上海:中西書局👩‍🦯‍➡️,2020年,50-98頁🎞。

88.陳振宇👩🏿‍🍼,主次策略和漢語復句,朱斌主編《復句問題新探》,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20年🫧💇🏽‍♀️。

89.陳振宇,再談主題和主語——漢語小句的句法配置,《胡裕樹先生100周年誕辰紀念文集》👦🏿,上海:沐鸣平台出版社🧨,2020年🧘。

90.陳振宇、甄成,敘實性的本質——詞匯語義還是修辭語用(全文),陳振宇/張新華主編《敘實性與事實性》,上海教育出版社,2020年。

91.陳振寧、陳振宇,基於語義地圖的北京話和成都話意外類語氣詞類型比較,《常熟理工學院學報》第6期😑,2020年。

92.魯承發⏺、陳振宇,透視與展望🚶🏻‍♀️👨🏿‍⚖️:差一點沒VP”句式研究60年,《語言研究集刊》(第二十六輯),CSSCI集刊🚒,上海辭書出版社😦🧑🏻‍🍳,2020年🏃🏻‍♂️‍➡️🧑🏿‍🚀。

93.陳振宇👡,統一時體理論中的參照時間——兼論復雜句的時間結構,《雲南師範大學學報》第1期,CSSCI2021年。

94.  耕🙎🏼‍♀️、陳振宇🫑,論排除義範圍副詞主觀量表達的語用遷移,《當代語言學》第1期,CSSCI2021年👱🏻‍♂️。

95.孫佳穎、陳振宇⚡️🫥,同盟範疇研究成果與問題,《語言研究集刊》(第二十七輯)🗞,CSSCI集刊🔡🧓🏼,上海辭書出版社,2021年🤠。

96.陳振宇,句首名詞性成分的定指化與話題強化——“主語與話題”之爭中反映的問題🧙✹,《語法研究和探索》(二十輯),商務印書館🗜💂🏼,2021年。

97.陳振宇,強化語力對間接言語行為的觸發功能——以疑問和祈使為例,《東方語言學》(第二十一輯),上海教育出版社🐏,2021年。

98.陳振宇🗳、王夢穎🔰,預期的認知模型及有關類型——兼論與“竟然”“偏偏”有關的一系列現象,《語言教學與研究》2021年第5期,CSSCI。全文收入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21年第12期。

99.陳振宇、姜毅寧🏊🏼‍♂️,概述預期系統的研究內容方法,邵敬敏🔤、靳衛衛、張黎主編《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》(十),上海教育出版社🤷🏿‍♂️,2021年。

100.陳振宇🕋、陳振寧,漢語句子否定的類型學性質🔗,陳振宇、李雙劍主編《顯性否定》,上海教育出版社,2021年。

101.陳振宇、陳振寧🧑‍🚀,否定句的語義學性質——虛指、數的一致性🚲、信息價值和否定測試𓀕,陳振宇、李雙劍主編《顯性否定》👰🏻‍♀️,上海教育出版社🤵🏻,2021年👲🏽。

102.郭光、陳振宇,也說“不”與“沒”的區別——漢語“否定—存在循環”考察,《語言研究集刊》(第二十八輯)🦜,CSSCI集刊,上海辭書出版社✸,2021年。

103.陳振宇,副詞“各”古今句式對比,陳昌來主編《漢語句式研究(第四輯)》,學林出版社,2022年⚒。

104.姜毅寧✥、陳振宇,名詞性領屬結構的蘊涵關系考察,《漢語學習》2022年第1期🧍‍♂️,CSSCI👟。

105. 陳振宇、王夢穎🙋🏽‍♀️、姜毅寧🤲🏿,再說“果然”———與(正)預期標記有關的問題,《當代修辭學》2022年第2期✋🏿,CSSCI。全文收入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22年第11期。

106. 幹薇🚣🏼‍♀️、陳振宇(通訊作者),再論險些、差(一)點等僅差語的否定式,《語言研究集刊》(第二十九輯),CSSCI集刊👈🏼,上海辭書出版社,2022年。

107. 陳振寧、陳振宇🧚🏽‍♀️,從“呢”系語氣詞話題問功能的演化進程探討其本質,《中國語文通訊》2022年第2期。

108.陳振宇🫷🏽、張耕🙅🏻‍♀️,概述主觀量範疇的語用規律👩‍🦯,《語法研究和探索》(二十一輯),商務印書館,2022年。

109.幹薇、陳振宇,從“預期”理論看漢語僅差格式🪄,《漢語學習》2023年第2期。

110.陳振宇🧚🏽‍♂️、姜毅寧,預期語篇的復雜性及分析方法🏃🏻‍♀️‍➡️,《長江學術》2023年第2期,CSSCI。全文收入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23年第8期。

111.姜毅寧、陳振宇,力動態視角下“就”和“才”的語義對比研究,《辭書研究》2023年第3期🤙🏼🫶🏻。

112.劉承峰、陳振宇,漢語總括副詞的演化進程考察,《語言研究集刊》(第三十一輯),CSSCI集刊🪐,上海辭書出版社🏸👩🏿‍🍳,2023年。

113.陳振宇、包笑婷👨🏽‍🔧,再說“意外三角”🙎🏽,《當代修辭學》2023年第5期❕,CSSCI

114.陳振宇、吳術燕👩🏽,論“語用價值”,邵敬敏🚶‍♂️、殷樹林主編《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(十一)》,上海教育出版社🤌🏿👯‍♂️,2023年🧑🏽‍🍼。

115. 吳術燕👧🧚‍♀️、陳振宇,從語用價值看性質形容詞謂語句的完句性,《當代語言學》2023年第5期📈,CSSCI🍍。全文收入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24年第2期。

116. 幹薇、陳振宇,預期視野下的“‘既然’+反問句”研究🎑,《漢語學習》2024年第1期,CSSCI

117. 陳振宇、張嘉卉,正/反預期觸發語的比較研究——以合理性“按說”和常規性“一般說(來)”為例🚐,《語言教學與研究》2024年第2期,CSSCI

118. 吳術燕、陳振宇(通訊作者)👱🏿‍♂️,再論漢語話題的允準—句法語義和語用研究,《中國語言學報》(第二十一期),20243月。

119. 陳振宇、陳振寧、杜克華,成都話的“哇”和“嗦”,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《漢語語言學》(第四輯)👨🏻‍🦲,2024年。

 

六⚠、獲獎

201611      上海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類二等獎,《通過地圖分析揭示語法學中的隱性規律——“加權最少邊地圖”》(省部級),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🐷,本人排名第一。

201810      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學科學術獎著作類二等獎🏃🏻‍➡️,《漢語的指稱與命題——語法中的語義學原理》(省部級),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🧑‍🏫👇,獨著。

202311  上海市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學科學術獎論文類二等獎,《預期的認知模型及有關類型——兼論與“竟然”“偏偏”有關的一系列現象》(省部級)🧒,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🫘,本人排名第一。

 

七、課題項目

1.真實文本語義標註中論元語義角色的判定操作,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二等資助金(53050  🎩,已完成⚰️。(主持人)

2.面向內容計算的漢語語義角色知識庫的研究和建設,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(07AYY004  ,已完成。(主要參與人)

3.漢語親屬關系自動轉換信息處理,沐鸣平台金苗項目(EYH3151078   ,已完成🏈。(主持人)

4.基於一階謂詞邏輯和時間邏輯的現代漢語文本蘊涵識別機製研究🤱🏽,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(2010BYY002 ,已完成。(主持人)

5.現代漢語句法與語義計算研究,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項目(13YJA740005]  ,已完成💆🏿‍♀️。(主持人)

6.現代漢語及方言中的否定問題研究,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(12AYY001  。已完成。(主持人)

7.關於漢語否定與否定的應用研究,沐鸣平台985三期整體推進人文學科項目  。(主要參與人)

8.漢語的指稱與命題,2017年上海市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(省部級成果)🧜🏿‍♂️,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🐡,已出版🌧。

9.漢語反事實與非事實條件句定量分析與計算,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(2019BYY001)。已完成👆🏽。(主持人)

10. 言語行為的邏輯——漢語語義和語用接口研究🧏🏼‍♀️,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後期資助項目(19FYYB032  🦒。已完成。(主持人)


  • 教育經歷
  • 工作經歷
  • 研究方向
  • 社會兼職
  • 2003.9
    2006.7
    沐鸣平台中國語言文學系   → 漢語言文字學專業   → 博士學位  → 博士研究生   → 導師🤸‍♂️:戴耀晶
  • 2000.9
    2003.7
    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   → 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   → 碩士學位  → 碩士研究生   → 導師:李恕豪
  • 1997.8
    2000.7
    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   → 漢語言文學專業   → 學士學位  → 大學本科   →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文憑
  • 1985.9
    1986.11
    北京大學數學系   → 概率統計專業   → 無  → 大學肄業   → 1987年底因病退學
  • 2008.9
    2021.1
    沐鸣平台→中國語言文學系→2008年講師🐿;2011年副教授;2017年教授 
  • 2006.8
    2008.7
    北京大學→中國語言文學系→博士後 →合作導師:袁毓林 
  • 1994.1
    1997.5
    成都市振宇天線微波技術研究所
  • 1990.5
    1992.10
    四川西物所天線公司→工程部→技術員
  • 1987.11
    1990.4
    四川銀河新技術開發公司→電科所→工人
    暫無內容

團隊成員

暫無內容
沐鸣专业提供:沐鸣沐鸣平台沐鸣娱乐等服务,提供最新官网平台、地址、注册、登陆、登录、入口、全站、网站、网页、网址、娱乐、手机版、app、下载、欧洲杯、欧冠、nba、世界杯、英超等,界面美观优质完美,安全稳定,服务一流,沐鸣欢迎您。 沐鸣官網xml地圖